这是1999年的"回锅肉": 原本的讨论在1995年左右


中国现行户口制度直接影响
中国农村的青少年教育

华 华
[美国.肯塔基 1995]

  网上有人提了农民子弟考大学不公平的事,有还有人不以为
然,要我说,不仅考大学不公平,上小学就不公平,整个受教育
的机会就不公平。不要说我们小时候有这种不公平存在,就是现
在这种不公平仍然存在。如果有人不相信的话,去“希望工程”
办公室问问就知道了。

上小学不公平?似乎令人难以致信。我们不是有义务教育制
吗?这义务教育制要是管用,这“希望工程”还能有这么大名声
吗?他们不是专门收捐款给小学生的吗?要知道他们此时此刻就
在办公呢。今天都有大批的农家子弟不能把小学读毕业,二十年
前(我们小时候)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。我的家乡是杭州郊县,
算是鱼米之乡了吧?“万班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概念是根深
缔固的,所以小学的入学率是100%的,家长们也是尽一切可
能让孩子们读书的,就这样能有2/3的人毕业就不错了。同村
的小伙伴中几乎家里的第一个孩子都只读了1-2年的小学就回
家放牛了。他们上哪儿考大学去?

  中学怎么样呢?小学毕业就能上中学吗?不!一部人在父母
的计划中小学毕业已意味着学生涯的结束,剩下的还要通过入学
考试才能上中学。在我家乡6个大队才有一所中学,有1/4左
右的人要刷下来。

  考高中就更难了。我们整个地区只有一所高中中学,每年从
3000左右考生中招300名。这300名就是和城里人一起
高考者。我考大学时这300名中能考上大学的能有5名就不错
了,现在可以考上大约30-40名(招生数增加了)。

我们这鱼米之乡是如此,别的农村呢就无法想像了。

在此我还想为我的农村姐妹们说几句:

  中国人重男轻女是“举世闻名”了。每当家庭困难,需要让
正在上学的孩子回家劳动时,女儿是首选的。我的母亲、姨妈、
表姐、邻居大姐们都是小学没毕业就回家的。农民是靠儿子养老
的,女儿是将要泼出去的水,在困难时让女儿读书是不可思议的。

  为了我读高中,我爸就没少受别人的“劝告”:“何苦呢,
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,别把血汗钱往水里砸!”,就是我妈也是
坚决反对我读高中的。我爸就是忍着别人的挖苦讽刺、冒着把钱
砸进水里的风险、面对将来弟弟们的指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送去
县城的。为了这最后这点,我爸一再让我在弟弟们面前保证将来
无论是否考上大学,一定像儿子那样养老双亲又没有儿子的家产
继承权。因为我上高中的学费是卖了准备替儿子造房的木头来交
的,这明显触范了弟弟的利益。

像我爸这样的农民是少见的,我的同学们没我那么幸运。
小学里我们班前10名全是女生,我们结成了十姐妹。小学没毕
业就有3个退学了,初中又有一个退学,3个考上高中(比例已
高于平均),最后1个上大学,1个上中专,1个回乡当了代
课老师。
初中退学的这个同学是我的好友,学习成级也好,真正是美
丽、聪明、又善良的小姑娘。她家穷,上小学时已9岁,初二那
年她15岁了,已是个情豆初开的少女。我们一起考入公社的重
点班后,她很快就和我们的物理老师好上了。他们俩出双入对的
公开谈起了这师生恋。可初三时她妈突然让她退了学,并立即嫁
了人,用她的彩礼替她哥哥娶了亲。原来她父亲早逝,母亲让她
上中学已相当不易,偏她哥哥是瘸腿,那年哥哥好不容易说了一
门亲,她妈哪有钱娶媳妇!万不得已,只好拿她换钱了。她的嫁
装是我小舅舅漆的(这个舅是漆匠),舅舅说:“你的同学真真
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。”她的丈夫是三十多岁、又瘦又小的一
个老烟鬼,十个手指被烟熏成金黄色。用我舅的话说,这人能活
到中年就不错。(当时我的同学只有16岁,非法结婚的)。她
的新家很远,我从此没看见过她,我相信即使在街上碰到她,我
也认不出来了。她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。

在此祈祷,愿上帝祝福她!

华华    越说越伤心,不说了